首页
课程
题库
领券中心
VIP/SVIP
课程
课程
试卷
老师
文章
进入我的网校
首页
课程中心
点播网课
面授课程
直播课程
精选名师
新闻资讯
考试中心
查看其他
资料下载
学员作品
您现在位置:
模拟考场
>
安全工程师
>
安全专业实务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1.基坑工程按破坏后果严重程度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其中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形变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 )。
A
很严重
B
—般
C
不严重
D
无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答案解释:
安全等级为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形变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相关题目
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需组织专家论证。下列分部分项工程中,需要专家论证的是( )。
19.某在建体育场工程,准备进行跨度40m的钢结构屋顶安装,施工单位编制了钢结构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了专家论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14.操作平台分为移动式操作平台、落地式操作平台、悬挑式操作平台等多种。下列关于操作平台的技术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16.移动式操作平台具有独立的机构,可以搬移。常用于构件施工、装修工程和水电安装等作业。下列关于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设置要求中,正确的是( )。
9.某施工现场进行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作业,作业高度45m,在脚手架搭设下方设置了警戒隔离区域。警戒隔离区距架体外侧的距离至少应为( )。
【案例二】1.工程概况A建筑公司经过招投标取得了某镇河道排污口治理十三支渠污水管线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为综合治理排污口3个,布置污水检查井115座,路面恢复1995㎡,顶管5500m等。设计线路为以工业区临时污水处理站为起点,新建污水管道沿S106路向南、再沿机场北线北侧绿化带边界向西介入十三支渠北侧的污水管道预留接口。2.事故过程2017年6月30日,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王某安排现场带班人员牛某带领马某、张某、孙某和刘某4人到55号井和56号井进行抹灰破管作业。该井从上至下依次为井筒、井室,地面至地下2.8m为圆柱形井筒,井筒直径0.8m;地下2.8~5.9m为长方形井室(长1.5m,宽1.1m),井室底部距地面5.9m、设置在外径约1.1m污水水泥管下方,水泥管顶部距地面4.8m。早上6时30分左右,5名工人到达施工现场,将55号井和56号井井盖打开通风。7时30分左右,马某首先下井准备进行抹灰作业,2min后晕倒。张某、孙某和刘某3人先后下井施救,均晕倒在井下。现场带班人员牛某最后下井施救,下至3m左右感到不适随即爬上地面。牛某爬上地面后立即打电话给现场负责人王某。王某拨打119、120报警,王某同时电话报告了A建筑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7时50分左右,建筑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陆续到达现场。7时58分,公安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截至8时57分,公安消防部门将马某、张某、孙某和刘某4人先后救出,经120医护人员现场确认马某、张某已经无生命体征,孙某和刘某被送至市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3.事故调查处理经检测,事发污水井属于严重缺氧环境(井下最高氧气含量为3.3%)。经专家组讨论认定,因井内环境缺氧,导致急性缺氧窒息死亡。经调查,现场带班人员牛某所安排作业人员在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未配备气体检测报警仪等作业防护设备、未配备呼吸防护用品等个体防护用品、未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未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现场无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监护等情况下下井作业,致使下井作业人员发生缺氧性窒息。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在未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未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配备应急救援装备的情况下贸然下井施救,造成事故后果扩大。事故发生后,A建筑公司成立事故善后小组,进行事故的赔偿和善后处理。经统计,人身死亡赔偿费用平均每人112万元,现场抢救费用16万元,医疗费用54万元,项目停工损失50万元,事故罚款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本次事故类别和事故等级。2.简述本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以及事故调查组的职责。3.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4.简述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与通风的原则和要求。
8.当坑底以下存在连续分布、埋深较浅的隔水层时,应采用落底式帷幕。截水帷幕在平面布置上应沿基坑周边闭合。下列关于高压喷射注浆截水帷幕施工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3.下列关于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要求做法错误的是( )。
20.某建筑工地项目部组织脚手架坍塌应急演练活动前编制了《应急演练工作方案》。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内容的是( )。
【案例一】【背景材料】1.事故经过发生事故的塔式起重机于2018年4月3日在该工地安装使用,共进行了两次顶升作业,安装顶升11个标准节。第三次顶升作业时,共完成了6个标准节的安装,塔身高度104m,事故发生在第1个标准节与顶升套架连接的状态下内塔身顶升过程中,塔式起重机处于加完标准节已顶起内塔身第2个步距的状态,由顶升环节正转换至换步环节,左换步销轴已处于工作位置,右换步销轴处于非工作位置,此时塔身高度约110m。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造成7人死亡(其中1名顶升技术指导、1名塔式起重机司机、5名安拆工),2人受伤,事故塔式起重机受损。医疗费用3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156万元,伤亡补助及救济费用280万元,受伤人员歇工工资1万元,现场清理整顿期间的歇工工资10万元,现场抢救费用2万元,清理现场费用5万元,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6万元,现场财产损失价值20万元,事故后补充新员工培训费用10万元,市政府对该企业进行了罚款,罚款金额70万元,因本次事故造成工期延误,施工单位损失50万元。3.事故调查经调查:部分顶升人员违规饮酒后作业,未佩戴安全带。在塔吊右顶升销轴未插到正常工作位置,并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下,顶升人员继续进行顶升作业,顶升过程中顶升摆梁内外腹板销轴孔发生严重的屈曲变形,右顶升爬梯首先从右顶升销轴端部滑落。右顶升销轴和右换步销轴同时失去对内塔身荷载的支承作用,塔身荷载连同冲击荷载全部由左爬梯与左顶升销轴和左换步销轴承担,最终导致内塔身滑落,塔臂发生翻转解体,塔式起重机倾覆坍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热门试题
1.
30.关于吊顶的装修构造及施工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
2.
14.编制工程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时,影响周转性材料消耗的因素主要有( )。
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 )个月的,可以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4.
4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10.某多层住宅建筑,建筑屋面为平屋顶,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顶点的高度为24.2m,至女儿墙顶点的高度为24.8m,则该住宅建筑高度为( )m。
热门试卷
一建【法规】模拟试卷
去做题
已有145做题
一建【管理】模拟试卷
去做题
已有138做题
一建【经济】模拟试卷
去做题
已有107做题
25一建【管理】阶段测试2
去做题
已有100做题
25一建【管理】阶段测试1
去做题
已有85做题